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關於心理學的「理解」,在專業力發聲計畫「灌溉心角落」講座回顧報導(上)中,我們從愛情、親子的角度出發,本篇則是從情緒、樂活、疾病的角度探討,「理解」並非自然而然地發生,而是在於自身有意識地從心、從大腦出發。

情緒的理解
從情緒的起源著手處理孩子教養問題,是家長們絕佳的參考法則。培增心理師用大腦的結構「杏仁核」解說管理情緒的中心,生動地描述孩子情緒的失控,是由於杏仁核被「綁架」了,因此要安內攘外,讓孩子正確表達與釋放情緒。

從事安寧領域多年的雪綾心理師,訴說臥病在家的阿嬤與癌末大哥的動人故事,帶出立場不同所產生的理解落差,因此要透過練習覺察立場積極傾聽,讓同理在心中逐漸萌芽,當同理心在人際間互通產生連結,人們才能自在共處。

樂活的理解
身兼園藝治療師的怡安心理師,揭示在現代生活中「大自然缺失症」,對孩子造成缺乏注意力、創造力等不良影響,她致力帶領孩子親近、感受自然,孩子們透過親歷植栽的萌芽到收成,由自然力喚醒身心的復原力與平衡力。

在高齡化社會的台灣,照顧年邁衰老的家人,是大多數人共同經歷的生活,咏庭心理師透過個案故事娓娓道來身為照顧者的身心壓力,照顧者們在無奈與疲累之下,可能陷入每天過著等吃飯、等睡覺、等那天來的三等生活,她提醒各位照顧者們,在照顧之餘,別忘了照顧好自己。
一天從早出門到下午,你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忙碌讓我們開啟大腦自動導航的慣性行為,但卻不一定能導向正確方向,迷航的情況經常發生。詠婷心理師運用「正念」練習,帶領大家體驗專注當下,感受呼吸、感受身心,讓人與心能夠同行、同在。

當身為助人者的心理師成為病人時,該如何為自己找到出口?詩維心理師描述自身對抗病魔的過程,覺察當下情緒與感受,分享自己如何一點一滴更專注當下的「正念」,每天為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逐步達成,重拾快樂的秘方。

疾病的理解
芳芸心理師以36歲年輕人心肌梗塞的警訊,告訴大家保護心血管要從年輕就開始。除了飲食、作息,壓力更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因。她請觀眾將手中的紙張撕下已過的歲數及睡眠的時間,剩下的紙代表了僅剩的生命,讓大家具體體會,原來完成夢想與陪伴家人的時間已剩不多!在庸庸碌碌為生活奔波之餘,請別忽略健康而失去奮鬥的意義。

全球每3秒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你我都可能是失智症的候選人,但對於失智症,我們卻了解甚少。思帆心理師告訴大家失智症正確的知識,失智症並不可怕,有正確地理解並用愛接納,才能使我們所愛的家人有尊嚴地過老化人生。
你是否曾在路上看過對著空氣講話叫囂的人,並且感到不解與害怕?因為難以想像,社會對於精神病患者多半缺乏理解並且帶著莫名恐懼,甚至污名化。玟勻心理師播放思覺失調症患者可能聽到的幻聽,充斥各種令人徬徨不安、焦躁的說話聲,讓觀眾直接感受思覺失調的感受,患者在這樣的狀態下,對生活所造成的影響,用震撼的體驗提醒大家,思覺失調症患者應該得到更多的理解與包容。

心之所向,理所當然
尾聲,由台灣菲斯特教練王俊雄為大家醍醐灌頂總結一日的演講。身為資深廣告文案人,俊雄講師用不同的角度,直指演講者常見的盲點,希望掏空所學的知識傳達給觀眾,但如何好好把一件事說明清楚,有效傳達,使聽眾產生實質的行動,才是「專業力發聲計畫」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所在。
「專業力發聲計畫」讓台灣菲斯特知道,專業與簡報結合的可能與未來持續耕耘的方向,「灌溉心角落」講座只是起點,從15位臨床心理講者,經過百位觀眾與5位台灣菲斯特評審團激烈評選,前6名優勝講者已蓄勢待發,將在今年年中First*Psychology・從心對話為您展開一場心理學深度旅程,講者陣容即將揭曉,請密切關注台灣菲斯特部落格。

下圖為本次講座整體滿意度調查

想分享這篇訊息?請在下方幫我們按讚和分享!
如您有相關邀約及課程資訊想洽詢的可以點連絡我們即有專人為您解答課程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