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rst slide
  • First slide
  • First slide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學習動機:
日本的「搶求貧窮大作戰」演的是達人幫老店師傅改造的過程,所表達的是老觀念的傲慢、便宜行事及缺乏反省能力。在醫療專業度極高的行業裡,對待新學習和舊領域常會有這樣的想法。抱持虛心態度、去除優越意識、打掉重練全新學習精神。

課前到課後
這是一堂還沒上課時就開始學習,以及上完課還在思考的課程。從分享「如何早一步認識您的聽眾」、「徒、工、匠、師、家還是聖」文章;1000字的自傳和簡報讓主持人了解學員和簡報問題及分組依據,也在課堂中提出正負評語。還沒上課前我就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課後的團隊整組的心得報告也持續將團隊精神發揮極緻。
上課心得
楊醫師運用各著不同活動技巧來帶動氣氛,平均姓別職業領域的巧思分組安排、適度施加壓力讓組別互相競爭、讓完全互不認識的組員團結一心為成績而戰,戰到最後一刻。為成績而完成還是為達成學習而完成在各組間的心態不一,進度快和稍落後的學員學習效果或許不同。

在短短時間內擠乾大腦細胞想出一句入魂的燒腦教學,讓簡報內容更加生動有趣,用入魂的一句打爆聽者大腦,令人印象深刻。這部分的創意聯結和自我生活環境、專業領域和閱讀思考有著很大關聯,配分的比重拉大各組差異。

過去在醫學生學長教導的醫學簡報是貼滿文字,是要讓「聽者聽不懂」、到動畫、色彩、挿圖等奇技淫巧來吸引目光;到現在用更精簡文字和扁平化設計,對一個內容多而複雜的醫學報告者實在是一項挑戰;對不熟悉內容的聽者或許也降低吸收成效。扁平化設計的趨勢是這幾年的主流,林長揚講師也教學員也不一定拘限於此,文字、圖像都是很好的表達方式。在更精簡的文字和傳達內容圖像的簡報中,報告者更需對內容的熟悉和表達技巧下足工夫。

林長揚講師的以復健科專長,帶領全場運動及互動教學,配合簡報動作和口令,讓我在酒足飯飽的下午時段,還能精神奕奕,這方法在最後簡報大賽中各組完全發揮。在網站上取得圖型、個性化色彩、一步步電腦教學上手到完成自己的扁平化設計。若能更進階的拆解組合圖型的自我圖型設計教學,收穫更大。

雨狗老師說的好,講報是門學問,分門別類各有專精。從他的簡報內容,文字選擇搭配;學員好壞簡報指正,到修改建議甚至完美重作的實戰經驗都讓我驚艷。對醫學簡報常用的圖和表,雨狗老師有相當深入的分析,反覆交叉對比不同的簡報設計風格,讓聴者快速秒懂簡報內容。雨狗老師的內容加入不少的人文、歷史、文學,讓簡報深度和層次提升不少。
結語:
一堂一萬多課程划不划算,要搶答、要絞盡腦汁、要時間內完成、要上台報告,要課後心得;要犧牲前後2-3天時間,要翹課犧牲學校課程只拿B grade,要犠牲交通住宿花費,這些在上課後滿足的表情中,已有答案。 今天簡報課的學習,反轉我過去對簡報的舊思惟,就像搶救貧窮大作戰的案例,承認自己的不足和慠慢,按步就班精進,和大師學習,成長收獲最多。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簡報訓練來到第二天,一早報到延續主辦團隊的慣例——讓參加者一刻不得閒XD——抽籤完成分組前還得來個小小的算數測驗。雖然不意外,但也沒有料想到,讓即便是重複參加的人仍保有一定的新鮮感。

進入教室之後,多半已是熟悉面孔。16位成員大家都熟練地找到組別就座、安放名牌、確認今天共同打拼的伙伴。共同打拼?喔是的,無須楊醫師再做指示,課堂一開始大家就訓練有素地進入團隊搶答模式(管他禮物是什麼,舉手就是了!)。回想過去自己的演講經驗,吸引聽眾回應或參與互動討論一直都是個難關。從心理學理論上我們雖然知道若學習者能主動積極投入學習歷程會有比較好的學習效果,但每每我們在課堂拋出一個問題,總換得聽眾滿臉疑惑的眼神,最多最多再給個「支持但不要打擾我」的微笑,然後演講者不是尷尬地強迫某個坐前排的苦主擠出一兩個答案撐場面,就是自己默默接下自己的梗...

問答的操作只是吸引聽眾參與的其中一個部分,而這些其實都有諸多準備工作,若能備齊可大大提升效果。

8月份的初階訓練延續到9月的進階課程,幾位講師及主辦團隊都針對這個部分進行了一些操作。

首先是「空間安排」,課堂桌椅的擺放不以成排面對投影螢幕的傳統方式安排,而預先明確的區分為四個組別,組內成員面對面方面交流討論,同時每個人都只要稍加側身便可面對講師,聽講無礙;桌面中央擺放各種討論及活動預備使用的道具(便利貼、A4白紙、簽字筆、圓點貼等)。這樣的空間安排已經提供成員若干心理準備——這不會是一堂你講我聽、你說我寫的演講課。

其次是「行為模式養成」。楊醫師在8月初階課程的第一堂課,就先以GAS為口訣說明課堂互動的三個設計:便利可行的分組策略(grouping)、令人驚艷的加碼酬賞(amazing)、公平便利的計分方式(scoring)。

課堂分組對於促進成員參與有其好處:對於多數人來說在聽講現場眾目睽睽之下以個人身份發表意見或提問容易令人卻步,以小組為單位減低了這種表現壓力;身為小組成員也隱約會因為「我自己沒拿到獎品就算了,但不想害到組員」的心態而盡力參與。此外,針對需向成員徵求較複雜反應的任務(例如,進階課程的「換位思考」),將任務拆解為數個具體步驟(書寫個人回應方式、小組內分享、組內選出最優方案、整合後與全班分享)在小組內先做討論,較可避免拋出題目卻沒有人能給出答案的窘境。成員也能從互動中激盪想法,而對參與更有信心。

酬賞在行為改變(促成成員參與互動)的歷程中則是用以提升目標行為出現的機會。因為過去的演講經驗裡面,我們通常(或者應該)對於所傳遞的內容帶有一定程度的信心,相信若聽眾願意嘗試參與、投入便能有所獲得;但很多時候困難出現在演講之初,聽眾尚在觀望、不確定是否值得付出注意力時,此時透過酬賞先行引誘出聽眾的回應行為便是個好策略。而酬賞本身的吸引力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兩次上課都看到楊醫師花了一些時間「宣傳」他的獎品,也確實構成了一定程度的誘因。

最後是計分方式。既然酬賞不是人人都有、限量總是殘酷,計分方式是否公平就很重要。同時,這個方式要能方便執行且不阻礙演講/課程的進行。有時看似容易,卻也不易兼顧。 接續的是「具體化、情境化的內容傳遞」。課堂中希望成員參與互動的任務也需要預先設計,避免目標模糊、指令抽象籠統,否則聽眾想參與有時也難以響應。這方面的策略在兩次訓練課程中也多有傳授,包含以較具體的問句提問(例如,「在30歲結束以前,你的夢想是什麼?」比起「你的夢想是什麼?」就比較具體)、步驟化的任務指令(例如,「換位思考」的討論程序)。另外,有些操作看似並非真的要成員給出什麼回應,但實際上還是希望從各方面吸引成員的注意力,在心智上達到投入的最大化。例如,輔以道具說明概念,使成員可結合不同感官對概念形成較深刻的記憶(例如,比爾蓋茲的瘧疾演講)及親身的活動體驗(例如,燈泡省電力實測)。

最後是「貫徹執行」。在整個訓練課程前、課程進行中以及課程結束後,上述操作都以各種形式不斷反覆(課前的徵選、課堂上的小組競賽、個別獎項競賽、心得募集等等)。「反覆」本身,就會讓一個概念或者一套流程自然種在成員的心中,在下意識層面也同時促成改變。這大概是為何在進階課程那天,大家一早踏出電梯後,就都熟門熟路知道規則地就定位,不勞楊醫師提醒就爭先恐後地舉手搶答了...XD (倒是很像實驗室裡的老鼠,有bar就要壓)。

但話說回來,策略能夠透過課程傳遞,方法也能逐步整理條列,但親身經歷過8分鐘短講的準備之後,我更體會到方法策略是一回事,每個步驟的設計是否能奏效,還是挑戰著我們對於聽眾心境的換位思考能力。演講是一種人與人的互動,一個好的講者除了平時勤於練功準備,也需要在每個當下都去觀察感受聽眾是(可能)如何經驗。站在聽眾的立場思考,才能與聽眾共同完成美好的演講/聽講體驗。


想分享這篇訊息?請在下方幫我們按讚和分享!
如您想了解更多專業力發聲計畫的相關資訊及講座消息可以點連絡我們即有專人為您解答。


檢視、擁抱、新心脈動
上台了
這個舞台很特別
沒有華麗的燈光音效
沒有萬頭鑽動的聽眾

這個舞台很質樸
最美的燈光,是親手製作的簡報
最亮的音效,是自己誠摯的演說
最棒的聽眾
是手把手帶我進入簡報世代的教練群們
和一群真誠無私分享奮鬥的心理師夥伴

說文解字期
剛出道時,簡報是我的逐字稿,演講機會難得,唯恐內容不夠周全,對不起聽眾,所以一五一十的將要講的重點通通寫入畫面中。上台後,我的眼神離不開投影片,因為要講的內容,真的太多了,不看,會忘記。那時候的演講,是個照本宣科的讀稿者。觀眾的反應很兩極,一種是共筆高手,一種是打呼高手。

看圖說書期
經過幾年的揣摩與觀摩後,發現「看圖說故事」這方法還不錯,文字穿插照片,畫面美觀悅目,提升吸睛效果,所以開始大量以照片取代文字。我依舊離不開投影片,因為要像氣象主播一樣,站在畫面前,解釋要傳達的內容。觀眾的反應依舊兩極,一種是讚賞「照片很美麗」,一種是疑惑「照片很抽象」。

心脈動時期
「投影片是投影片,演說是演說」,這是來簡報世代心脈動上課之前的感受。每場演講可以四平八穩的完成,可是總有一種騷不到癢處的感覺,觀眾不會離席,但也不到動容的程度。我在台上講得口沫橫飛,可是沒有一句入魂的感動。可是,在這次的八分鐘短講,有那麼一瞬間,我感受到自己的演說、感情、以及背後的投影片,合而為一了。兩天課程裡,簡報化學變化,是怎麼發生的呢?

運用個人魅力
初階課程的早鳥習作裡,有兩個很重要的反思問題:一是簡報力應該包括哪些能力?二是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是什麼?這兩個問題是希望我們能以宏觀的態度去看待「簡報」這件事,因為這不是單單準備數張美輪美奐的投影片那樣的膚淺,一場簡報猶如將靈魂與語言、文字、圖像合而為一的一場展演。經過這次短講的準備與演練後,感受到創造力、感動力、學習力、吸睛力、聲線力,都是簡報力中很重要的部分。當這些力量融合而一,人(演說者)、影(投影片)就能舞出曼妙舞姿。

善用扁平熨斗
「難分難捨症候群」是過去準備投影片時的問題,抱持著「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所有訊息原封不動的要灌輸到對方腦中。然而,聽得懂的叫資訊,聽不懂的叫雜訊,因此這次準備內容的時候,再三翻閱了講義中教練的叮嚀,將自己的演講構想,丟入了內容精鍊機,經過理解、分解、再構築的三道工序,加上無敵扁平化熨斗,萃取出具吸睛、簡潔、秒懂的圖文。果然,在傳達理念上,變得更輕鬆自在。

活用燃燒魔法(火種、火柴、風)
論述想法的點子如同火種一樣重要,好的火種,例如故事、名言、提問、時事,能達成點燃柴火的重責大任。論述內容的充實如同好火柴一樣有力,可以讓演說之火燃燒起來,好的火柴,要從木材的灌溉養成開始做起,所以教練不斷地提醒專業內涵充實的重要性。最後,將這熊熊烈火繼續的發光發熱,就要倚靠這風兒的巧勁,小活動、重點歸納、經典名言,都能讓人印象深刻。

搭上了這班列車,有好教練、有好夥伴,這段旅程,當然要繼續往前行。不僅是想欣賞美麗的景、美好的人,更想藉由簡報洪荒之力,將美妙的心理,帶往美善的境界。

想分享這篇訊息?請在下方幫我們按讚和分享!
如您想了解更多專業力發聲計畫的相關資訊及講座消息可以點連絡我們即有專人為您解答。


        從初階到進階,我深深覺得,課程設計的人,比心理師還要心理師!每一個環節,都緊扣人性。

        課堂內外,濃厚的團結氛圍,讓團體的凝聚力成為督促彼此的行動力;潛移默化的行為改變策略,將遠大的目標與理想,步驟化成數個具體可執行的小目標,並在過程中持續給予增強和引導,讓學員在適度壓力下,逐步完成任務與挑戰。當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被改變,已經來不及了!XD

        是的!我的確被改變了!原本,習慣慢慢咀嚼、消化與沉澱的學習步調,在不知不覺中,被激發出快速反應的潛能,雖然在訊息輸出的過程中,時常感受到腦袋打結的壓力,但在課堂上,訊息輸入的過程,卻是享受的!這矛盾與衝突,不知道其他學員有沒有同感?

        楊斯棓醫師在進階課程中,用三個故事,示範如何用數據、道具去說服聽眾,讓演講者成為主角,讓投影片畫龍點睛;再用三個情境,引導我們換位思考,見人說人話;最後,用三個重點結尾:「側寫現場」、「題目響亮」、「內容為王」,並逐一邀請下午準備上場的準講師們,提出瞭解台下聽眾的三個問題,再個別回饋「捲入聽眾」之具體明確的建議!天呀!真是太震撼了!有種現學現用的爽快感!雖然我腦袋好幾度又打結了XD

        扁平化男神,長揚老師,帶領大家做簡單的運動,以決定演講抽籤順序,但我強烈懷疑,這根本是找機會讓緊繃的大家放鬆的貼心小計謀吧!真是太可愛了!不過,我的注意力一直聚焦在他投影片「滿出來」的GIF畫面…。

        下午的短講競賽,讓午餐時間變得煎熬!各家心理師分別拿出減壓的法寶,正念、深呼吸,演練再演練,壓力大到食之無味,我看好多人便當吃不到一半…。

           短講競賽上半場,毓婷用「改變」開講,讓我意識到「減肥」是我每年都會立下的新年願望,改變動機高達9.5分,但我總是忙起來就放過自己,實在慚愧;介文用parent+ing帶出教養議題,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子頎十足親和力的語調與聲音,溫暖而充滿力量;宜美老師的減重班,讓我聽完超想報名!美麗的怡潔,讓我秒懂愛情,回家馬上傳授給老公回應我變胖時好用的金句;思帆扣人心弦的故事,搭配專業的說明與呼籲,讓我警覺該好好關心年邁的家人;柏融思緒清晰,條理分明的脈絡,讓人秒懂「反芻」這個複雜又抽象的概念,讓我充滿了崇拜!家榕「壓力是好的」這句平易近人的標語,讓人鬆開壓力緊箍咒,開始用不同的視角看待惱人的壓力!

        短講競賽下半場,林媛用「想好眠?請和身體唱同調」開講,帶領大家體驗身體掃描的放鬆技巧,馬上學起來!下次放鬆又多一招!培增用杏仁核綁架上層腦的譬喻和卡通圖片,讓人難忘!顯欽的「安靜能繫望」讓破窗的心靈,有修補的希望;紀萱用「夠好的母親」,準確同理為人母的辛苦與甜蜜;爆發力十足的似齡,分享在亮紅燈的婚姻中,重新遇見彼此,激昂的情緒讓人彷彿置身現場,直接感受伴侶關係中高強度的衝突與溝通對話,震撼現場所有人!健豪讓寶可夢成為促進正向親子互動的媒介,超級有創意!

        我發覺,經過演講者用心整理、包裝過的訊息,如同百貨公司架上的精品,讓台下聽眾像貴婦般享受精品的精緻與獨特,由演講者深入淺出的構築與鋪陳、高潮迭起的情緒起伏,帶領聽眾忘情享受和精品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暢快了所有感官,擁抱了新的視野!

        進階課程告一段落,是結束,也是開始。謝謝「台灣菲斯特」讓我們有機會開始這段旅程,這是我見過最貼心且專業的團隊!竟然要算數學才能知道自己的組別,真是太有新意了!謝謝所有一起挑戰自我的心理師夥伴們!要在平時繁重的心理師業務中抽出時間完成任務,真的真的需要很堅定的意志!謝謝所有講師和評審老師使盡全力的指導與回饋!謝謝俊成學長登高一呼,成為我們的榜樣!
        最後,真的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雖然我下的功夫,跟十年功比起來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我確實用盡了洪荒之力。這場短獎競賽,前後我一共做了三個版本的投影片與逐字講稿,把三個講稿都背起來自己錄影看哪一個比較順眼好懂,決定了最終版,再找來最敢對我說真話的老公當聽眾,老公不厭其煩聽了一次又一次,我講到筋疲力竭都尚未達到他的通過標準,他只是溫柔而堅定並帶著惺忪眼皮對我說:「親愛的,再講一次。」讓我頓時有想要打113通報的衝動。沒辦法,為了克服我上台容易緊張亂講話的問題,只好練習,一遍又一遍。雖然當天,輪到我上台時,我還是講到臉頰輕微抽蓄,手腳都在發抖(真希望有當天錄影的影片可以看!)所幸還是順利完成了!備感欣慰。未來的路還很長,要學習的還很多,繼續加油吧!:D

想分享這篇訊息?請在下方幫我們按讚和分享!
如您想了解更多專業力發聲計畫的相關資訊及講座消息可以點連絡我們即有專人為您解答。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2016年9月24日,專業力發聲計畫「簡報世代心脈動-從北出發」進階課程已圓滿落幕,此次心理師簡報工作坊的滿意度調查結果已經出爐!本次進階課程上半場由台灣菲斯特顧問 楊斯棓教練帶領心理師為下午的重頭戲「個人8分鐘短講競賽」暖身,用三堂課的時間傳授演講教學的大補帖,催化心理師們蘊藏已久的簡報力與演講力。在滿意度調查當中,我們除了針對教練的滿意度及對學員自身的專心度、參與度進行調查,並特別增加對此課程的推薦程度,希望直接透過這群心理師的回饋,更加優化台灣菲斯特【專業力發聲計畫】,讓專業人士可以更從本計畫中大幅提升簡報演講實力。

圖1為學員對教練在課堂中授課的滿意度結果及自身投入課程程度

以下為學員當天手寫的滿意度,包含最滿意與待改進的部分


以下為心理師學員對於是否願意推薦給其他同儕的程度


關於學員們的意見回饋,皆已列入我們下一梯次優化的項目,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林俊成  Jason

臨床心理師
一名臨床心理師,喜歡靜靜看著人類各式各樣行為,嘗試探索潛意識裡的意圖,或者天馬行空地創意發想;自學繪圖及圖像記錄,喜歡透過圖像記錄生活記事。熱愛簡報心理學,希望透過簡報讓更多人認識心理學的本質,也從心理學的知識明白有效簡報的運作原理。

學 歷:
中國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組)碩士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臨床組)學士

專業證照:
高考臨床心理師合格(心理字第001030號)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人員認證合格

其他證照:
博贊(ThinkBuzan)心智圖管理師證書

獲獎紀錄:
2016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教學部教學優良獎
2016新思惟論壇《2016青年醫學研究論壇》製圖大賽獲獎
201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教學部教學創新獎
2011台灣睡眠醫學會最佳口頭報告論文發表優選獎
2003台灣神經科學會優秀壁報論文獎

經 歷:
2017TEDxChinaMedicalU年會校園獎者選拔決選評審
2016菲斯特專業力發聲發計畫–臨床心理師簡報世代心脈動合作講師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 專欄作者

對外演講:
「樂活心理學:練習快樂,與壓力自在漫走」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宜蘭(2016/03/22)。
「心理學的藝術(I):我很棒!不需要怯場」「心理學的藝術(II):我很棒!不需要怯場」靜宜大學;台中(2016/03/19)。
「誠實的身體-洞悉他人行為的意圖」亞洲大學;台中(2016/03/07)。
「來一場找回自己的人生旅程」欣銓科技;新竹(2015/10/28)。
「樂活心理學-與壓力自在慢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教學部;台中(2015/05/21)。
「小心惡魔就在你身邊」亞洲大學;台中(2015/05/06)。
「睡眠是你1/3的人生:你選擇消逝或是精彩?」東海大學;台中(2015/05/04)。

經歷實照: